近年来,蓬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享共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的指示要求,先后制定推出《蓬江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9—2020年)》《蓬江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不断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区内6个镇(街)均设置文化站并全部达到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标准,133个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全区行政村(社区),各场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融共促,形成“一站一特色”的服务品牌。
其中,蓬江区的环市街文化站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根据本土文化特色多领域、多方向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和公益培训项目,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近在身边的新鲜文化享受,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同时,也成为社会力量多维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范例。
工作做法
(一)政府力量、社会力量联合建设打造基层文化服务阵地。
环市街文化站前身为篁庄经联社股民筹资建设的篁庄活动中心,主楼共三层,面积2274平方米,室外广场约3000平方米,由环市街道办事处管理,免费对辖区居民开放。2009年3月,篁庄活动中心无偿提供给环市街文化站使用,蓬江区按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的建设标准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主体和周边环境进行装修改造。其中,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先后拨付了78万元用于环市街文化站软硬件建设,另融合各类资金90万元对环市街全民健身广场进行全面升级,对健身器材、篮球架、图书馆等进行常态化检查、管护。
(二)引入社会志愿力量,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一是组建核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环市街文化站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按照“8+n”的模式,组建了文化教育、卫生健康、法律服务、技能培训等10支核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把优秀党政干部、党校宣讲团、教师、基层社会工作者、楼长、文艺骨干、“五老”新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士纳入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支队长,带头参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另在21个社区实践站成立了86支志愿服务支队,尤其注重利用这些队伍的文艺志愿服务力量。
二是推出一批能持续、见实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了将“微”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到基层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环市街文化站推动各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直通车”、“爱在蓬江,家庭关怀——家庭成长计划”、“青春守望者”青少年服务项目等多项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广东省特级文化站链接资源开展正能量志愿服务活动。环市街文化站充分利用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相关链接资源,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招募宣讲、环保、医疗、心理等志愿者,深入防控一线开展系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等。
四是坚持以“专业+业余”的模式培养志愿文艺骨干。环市街文化站为辖区86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针对性开展“韵味有你”、“声声相识”等培训课程,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准,为人民群众送去更专业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品牌文化活动。
特色品牌活动
“花儿朵朵开”
举办环市街“花儿朵朵开”暑期公益培训班。环市街文化站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在暑假期间开设传统文化皮影戏的表演与制作、流行时尚爵士舞、新颖创意美术素描、知识技能口才与表演、运动健体少年篮球等公益培训班,丰富广大青少年儿童暑期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幸福艺学堂”
开展“幸福艺学堂”公益培训活动。环市街文化站常态化开设健康养生舞、辛笛应用钢琴课、声乐课、美术课等“幸福艺学堂”公益课程,提升辖区市民群众文化艺术素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站站有书声”
举办环市街“站站有书声”读书月活动。每年的4月23日全国读书日,环市街文化站在辖区21个社区举办“站站有书声”活动,通过读书漂流、读书观后感等活动形式推广全民阅读。2020年因疫情原因首次开展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开展“传播正能量致敬单位”“点赞好人好事”线上读书视频拍摄,弘扬抗疫正能量。
“艺熠环市”
举办“艺熠环市”文化艺术服务活动。从2012年起,环市街文化站开始开展“艺熠环市”文化服务项目,项目包括惠民送教送戏、文艺送暖“六进”等活动内容。
“我们的节日”
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环市街文化站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于春节、元宵、 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时在辖区21个社区中开展文艺演出、竞技比赛、公益募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幸福大家秀”
策划开展“幸福大家秀”活动。环市街文化站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时代大事件,策划举办“秀道德模范”“秀传统手艺”“秀舞蹈魅力”“秀竞技魄力”“秀美好家风”“秀爱国风采”等系列“幸福大家秀”活动;结合全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主题,策划开展“传思想诉小康”“传文化展小康”“传科学筑小康”等系列庆小康活动。
心理咨询室
开设心理咨询室,关爱辖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2009年迁至篁庄文体中心时,环市街文化站即开设心理咨询室,链接相关资源和心理咨询师,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等服务。
“榕树大讲堂”
“榕树大讲堂”讲述别样精彩。环市街文化站的楼前有一颗巨大的榕树,长年绿荫翠盖,辖区居民喜爱在树下的空地上纳凉休闲。环市街文化站充分利用自然场景,因地制宜推出“榕树大讲堂”活动,开展扫黑除恶宣讲、爱国电影播放、文明春风进万家等文化活动。
“百姓文化大舞台”
持续开展“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环市街文化站携手辖区学校、部队、企业等单位,持续开展“百姓文化大舞台”惠民送戏、送教等文化送暖活动,指导社区、经联社等单位结合节庆日举办“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扫黑除恶”等各种主题的“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
“健康养生舞”
开展呼应舞蹈之城的“健康养生舞”活动。江门是“中国舞蹈之城”,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众多。环市街文化站鼓励师资带学员、老学员教带好朋友,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加入到学习“健康养生舞”的队伍当中。另开设“健康养生舞”师资培训班及“健康养身舞”教学服务点,让“健康养生舞”推广活动广泛有效。
“村居欢乐送”
开展“村居欢乐送”系列活动。2018-2019年,蓬江区文化馆在各镇、街选取10个村(居)作为“村居欢乐送”示范村(居),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把师资队伍配送到各示范村(居)。环市街文化站积极布置、管理服务场馆,进行学员招收,协调培训时间,确保“村居欢乐送”系列活动按时、按质开展。
(四)开展系列宣传推广,弘扬传承辖区非遗文化。
一是创新打造“皮影戏文化工作室”,开展环市街皮影戏文艺活动。2015年,环市街新世纪皮影戏剧团正式成立,成为江门市第一家皮影戏表演团队。2016年起,环市街文化站大力支持新世纪皮影戏剧团深入各社区、各学校开展传统非遗文化宣传演出活动,并开设皮影戏公益培训班等。2020年,环市街文化站更全新打造“皮影戏文化工作室”,倾力支持新世纪皮影戏剧团创作“皮影戏+粤剧”的新形式剧目,为皮影戏发展和创新提供平台和助力。
二是多举措保护传承辖区非遗项目。环市街文化站推荐《江门蛋雕制作技艺》《雄胜蔡李佛拳》成功申报为蓬江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文化站内常态化展出辖区非遗项目,并活化宣传手段,开展“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继续加大挖掘力度,拟将“天后旦”等民间传统活动申报非遗项目。
工作成效
政府主导、社会助力。2011年就获评“省特级文化站”及“省百佳文化站”的环市街文化站近年来软硬件建设并驾齐驱,以优质的服务阵地、创新的服务方式、丰富的内容产品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一)文体硬件设施日趋完善。
目前,环市街文化站共设置有多功能媒体室、曲艺室、钢琴室、舞蹈室等12个功能场馆,完成了文明实践所大堂及大型舞台的装修装饰,做好了室内篮球场场地升级改造,户外新建了大型标识标牌、榕树大讲堂、活动公告栏、非遗文化展示柜、皮影戏文化工作展示室和文化长廊等。另设置了蓬江区图书馆环市分馆及2间陈垣书屋,拥有藏书17000余册,报刊、杂志40多种,电子图书3000余册。
(二)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环市街共有注册志愿者9555人,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各项志愿服务成效显著。环市街文化站10支核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链接相关资源推出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如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工厂车间协助复工复产,为抗疫人士开展爱心义剪活动;开展“传播正能量致敬单位”“点赞好人好事”线上宣传活动等。86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共开展惠民送教活动618场次,参与文艺演出活动298场次,开展培训讲座123场次,惠及民众超28000余人次。2020年,环市街文化站动员超过400名志愿者文明实践志愿者分批次下沉到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一线;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迎检中,发动超过400名志愿者参与到文明交通岗、卫生岗值守工作中,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另积极组织开展“青春守望者”青少年服务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等,累计开展活动30场次,受惠居民达5000余人次。
(三)公益培训、品牌活动推陈出新,特色凸显。
环市街文化站“花儿朵朵开”暑期公益培训班开展达600场次,让20000多位学员18000多个家庭受惠;“艺熠环市”文化艺术服务活动在培养文艺骨干、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等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的节日”举办系列主题活动900多场次,吸引70000多人次参与;2019年以来累计举办“幸福大家秀”社会文明实践文化服务活动165场次;心理咨询室2009年设立至今每年咨询个案30例左右;2019年开始推出的“榕树大讲堂”累计开展宣讲、爱国电影播放、文明春风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约90场次,服务居民达5000余人次;“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每年开展不少于300场次;“村居欢乐送”带动街道深入开展应用钢琴、健康养生舞推广活动,在辖区营造了良好的音乐和舞蹈文化氛围。
(四)非遗宣传推广紧跟时代节拍。
环市街文化站“皮影戏文化工作室”2019年暑期始开设皮影戏公益培训班,由新世纪皮影戏剧团创办人谢斌为学员们讲解皮影戏的来源与制作,同时将传统皮影戏艺术与现实题材充分结合,推出“扫黑除恶”、“全民禁毒”等主题皮影戏剧目各社区巡演30场次,受惠居民达2000人次,让传统非遗跟上时代步伐,另积极创作新的表演方式“粤剧皮影戏”,将秦晋、中原、荆楚文化的皮影戏与岭南文化、侨乡文化相结合,用粤剧、粤曲打造本土方言的皮影戏粤语剧本,打造江门独有的文化品牌。《江门蛋雕制作技艺》《雄胜蔡李佛拳》等非遗项目也多次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热爱和主动学习传承非遗。
创新示范性
作为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阵地,环市街文化站充分发挥了传播文化、引领先进文化方向,运用艺术手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图书阅览,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普查、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职能,并探索出一条充分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多维融合社会力量的创新创意文化发展新路:
在文体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环市街文化站的服务阵地由经联社股民赞助,升级改造更充分引用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方面,环市街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指导作用,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党员、文化名人、能人及离退休人员组建的10支核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充分参与文化服务,86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群众送去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和文艺演出;
在开展公益培训方面,环市街文化站的“花儿朵朵开”“幸福艺学堂”覆盖所有年龄段,设置课程内容丰富;
在文化惠民方面,环市街文化站的“站站有书声”“百姓文化大舞台”“幸福大家秀”等为居民送去丰富精神文化食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环市街文化站倾力打造的“皮影戏文化工作室”,创新创意的演出主题和剧目设置让传统非遗绽放时代光彩;
在特色服务方面,环市街文化站的“榕树大讲堂”“心理咨询室”“健康养生舞”充分结合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文化服务切合民众需求又生动有趣
环市街文化站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别具特色亮点,值得基层文化站点参考和借鉴。
专家点评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最大难点是资源不足,由此造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丰富而优质的文化服务需求。环市街文化站通过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城市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设计,初步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形成了有效整合资源、持续优质供给、多方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良好发展格局,为辖区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创造了充足的条件。事实上,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践表明,凡能立足于辖区本身的基础,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度调动和激发辖区的各种资源的活力和潜力,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性都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把握并充分认识到民间资源的无限性,通过与政府资源的有限性和主导性有机结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短缺和产品将不再是束缚基层的难题。
点评专家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主任、博士
黄士芳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中国文化传媒、环市街